我们为什么要活着
有关这个话题的文章想些很久了,但写出来,既怕别人笑话,又怕自己笑话。
在此,既不准备探讨什么哲学话题,亦不想自命不凡地提出什么大道理。只是想谈谈自己心中的想法。
这个念头,在我头脑中徘徊已久。每当心情不顺的时候,每当发觉生活空虚无度的时候,每当实在无事可做又或是该做的事情不想做的时候,总是喜欢拿这些有的没的来填充空白的大脑。
心里明白,即便我思考清楚了这个问题,无论得出怎样的答案,都不会对我的生活有任何影响。即便对现实有再多的不满,也不会去改变什么。既无能力,亦无必要。 一直是很消极的一个人,自己很清楚这一点。消极使我没有太多的欲望,没有逾越的奢求。无论顺逆,都保持着淡然闲适的态度。
感情少有波动,自进入大学便是如此。高中时期却是敏感矫情的,对熟人,而非陌生人。如今最能让我失态的,唯有父母,尽管我从未在他们面前表现如何。
情感愈加淡薄。看一部动漫,一部电影,能哭得稀里哗啦。现实中却很少为人或事动容。即便是身边亲密的朋友。
与人世疏离。大学四年,未曾谈过一场恋爱。与所有的朋友若即若离,不愿稍有逾越。活在自我的深渊里,愈难自拔。
我能为一部动漫,一部电影而感动,是因为故事便在我眼前,我能望见它的全貌。明知那是虚假的,却是完整的虚假。
现实中,哪些是真,哪些是假,哪些看得见,哪些望不见,难以明晰。
报纸新闻上,每天上演各色的故事,或使人感动,或令人聩愤。文字是由人写出的,同一段文字,换个写法,便会呈现出别样的效果。我们所看到的故事的背后,扭曲过什么,掩盖过什么,参杂了哪些情感,无从知晓。
我们亲眼所见,尚且未必是真,何况透过别人眼里望见的。
从不对时事发表评述,便是如此。世间部分善恶对错本难辨,何况人总是带有偏见的。
我们透过眼睛来观察这个世界,谁能证明眼睛看到的便一定是真的呢?我们与角落中的蚂蚁眼中看见的,是不同的景象。我们所见到的,相对于自己而言,是真实的;蝼蚁眼中望见的,相对他而言,亦是真实的。真实只能是相对的。色彩、大小、形状皆是由人所定,将人自己的感觉作为衡量标准了。
一个哲学老师曾经向我们讲述过这样一番话,如果人类,乃至地球都是存在于一个黑箱中,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,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都被超越人类所知之外的存在所操控,我们所看到的,所听到的,所感觉到的,都是那些存在所赋予我们的,我们对整个世界的认知都是基于他人的意识。个体本身也许是静止不动的,或者本不存在。便如同,我们玩的游戏里操控的那些角色一般。
我们无法证明这些存在。同时也无法证明这些不存在。人的认知终究是有限的。
上诉所说只是虚幻的猜想。哪怕猜想属实,人类自身却是永远无从证实。
那么人生究竟算作是什么?个体究竟在为什么而存活?
抛开那些虚幻的哲学假设,就当下我们感知的现实而言,不过是生命正常的繁衍生息。就如同花开花落,鸟兽出生消亡。人类处在食物链高层,但并非顶端。人类却凭借自身特有的文明意识爬到了顶端。即便在今天,人类也会惧怕很多生物,不单单是猛兽,哪怕微小的蝇蚁。
除了正常的衰竭消亡,生命又总是被自己所创造的物事毁灭。
新闻里每天都有车祸的报道,总有列车出轨,飞机失事,下落不明。人是这般脆弱,一场地震,一次海啸,就会带去许许多多个生命。还有人类无休止的战争。
死亡有时很远,有时亦很近。从概率上来说,大多数的人却还是能够活到终老。
若有成就,首先要感谢命运。存在,是一切的前提。
和朋友聊天,说到以后要怎样怎样,我总会半开玩笑地说,能不能活到那一日还是未知,为何要考虑那么远。
很少会去考虑长远的事情,倒不是真的怕活不到那一日。只是生命中,变数永远大于定数。除了吃饭、睡觉与死亡是不会变更的。也许在未来的一日,人类也无需再吃饭睡觉。
生命体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。我们永远无法预计自己的呼吸命脉会在那一刻停滞,除非你自己执意要让它停止。
我们常常说,展望明天,明天会更好。就文字定义而言,明天是相对于今天而言的,是今天的后一日。今天则是相对于当下而言的,相对于个体而言,每一天都是今天,明天永远不会到来。所谓“未来”也同样。
所以我更喜欢“活在当下”。
无力改变过去,无力预测未来,只有当下,是赋予自己最大自由掌控的。相对而言,事无绝对。
我们为什么要活着?哲学老师曾说,问家长:孩子为什么要学习?为了考上好大学;为什么要考上好大学?为了找到好工作;为什么要找到好工作?为了供孩子上学;为什么要供孩子上学?为了考上好大学……
这话语自然偏颇,听罢也便一笑而过了。然而我们的活着,除了为了活着而活着之外,所追求的是否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?
名也好,利也好,一种感觉也好,待至生命终结,不过自然消亡。一生疲乏的追逐,所得不过虚幻,个体心理上的满足。
既如此,我倒是情愿知足行乐。
(于 2014年 北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