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路前行
四个小时,走完十二公里的路程。
一段漫长而悠闲的征程,结束之时,已然觉得头有些晕眩,双腿双脚如同不是自己的,疼痛地有些麻痹。
心里却有着充实的满足感。
未曾这般走过,走过这么久。年少时,父亲曾带我进山里,在深雪中漫步。 累了便可在雪地坐下。在雪中打滚。既不怕冷,亦不感觉累。
少年时爱疯爱玩,有着永远用不完的体力。长大之后,趋于喜静少动。体育课上跑个长跑,和同学打场羽毛球,踢场毽子,已觉得体力被耗尽。登山一年堪比一年艰难。
这次和朋友同去植物园。公交颠簸,人又拥挤,混杂着污秽与汽油气息。一路而去,感觉腹中厌恶难耐欲呕。归来时,便决定不再乘车,至少步行至地铁站。
这段路程空旷人稀,车水马龙,呼啸疾驰。紧跟着同行公交,而不至于走错方向。
旅途无趣,便唱起了歌,一路唱一路走。
唱的尽是耳熟能详的歌,或是记忆中的歌,多数忘记了词,只在哼曲。
一路走一路唱,也不介意路边的行人如何看。
一路走一路吃,街边买了小吃,还走进了一家超市。一听菠萝啤酒喝掉一半被我遗弃。胃中有些不适。
走了两个小时,到了颐和园北宫门。最终决定,便这样走回去。
遇见服装店,进入逛了一周。街边两个卖唱的少年,坐下来静静欣赏了一会儿。一家便宜的小书店,走入小坐了一会儿。再出来时,天已黑了。
北京的夜色,繁华中孕育着浮躁和悸动。
在熟悉的地盘里,越觉得从容和轻松,相比之前的懵懂不安。
唱着歌,在人行道上放纵地奔跑。没有任何意义。所追寻的不过一种状态。
忽然记起《蜂蜜与四叶草》中竹本的话:
对不断骑车向前的状态有了兴趣
没有目的,只是一个劲地向前骑
谁说个体的行为,一定要有目的,一定要有固定的结果?
有时,我们所追求的,只是一种状态,一种简单纯粹的状态。
步入职场后,全职的工作状态,让我感觉到了生活的残忍。忙碌压榨了闲暇的空白,甚至没有时间思考。
起床,上班,工作,下班 ,片刻的闲暇多从睡眠中挤压,入眠。
企业依存于利益,利益来源于效率。个体与社会都如同一个机器,飞速地运转,才能一往无前的发展。从未停下来思考过,发展究竟意味着什么?是经济的进步,生活水平的提高?还是人情的冷漠,道德的沦丧?社会与人需要的,究竟是什么?
发展与幸福本应是相得益彰的,结果总在相悖。
人,每日如机器一般运转,这种生活简单而粗暴。若有一日,人能脱离感情,脱离爱,脱离工作以外的杂念而活,幸福与发展,方能融为一体吧!就个体感觉而言。
星期一的晚间,为了找导师商讨毕业论文的事项,没有加班,早归了些。
在明德广场的阶梯上小坐,相比东门的静谧而言,这边热闹嘈杂,聚满了许多附近的孩子,老人。孩子踏着滑板在广场里打转,老人静静地坐在阶梯上,或站在孩子的身后有看着,妇女三三两两围在一起聊着天,偶尔有背着包提着电脑的学子走过。
一副祥和安宁的景象。让我不禁感叹,这才是生活应有的节奏。
不缺乏努力与欲望,缺乏的只是忘却一切的单纯状态。
放慢脚步,放下一切,单纯走一走。
方能感觉到,生活,依旧生活。
(于 2014年 北京)